汽车制造行业是上下游参与主体最广、业务衔接最紧密、信息交互最频繁的制造领域之一。为消除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实现全链路实时信息同步,该行业普遍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构建标准化、自动化的信息共享与交互体系,成为支撑供应链高效运转的核心基础设施。
随着制造业全球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中国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为国际整车厂商提供配套服务。这些企业除需满足零部件产品的技术标准外,还面临一项关键要求–搭建能与汽车组装工厂实时互联的 EDI 系统。唯有通过该系统,双方才能实现生产需求的实时同步,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的产能浪费或交付延误,最终保障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为帮助零部件供应商快速掌握汽车行业 EDI 的核心业务逻辑与实施要点,本文将从标准体系、业务报文、传输机制、系统对接等维度展开详细说明。
一、汽车行业核心 EDI 标准与业务报文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针对汽车制造场景的信息交换需求,制定了专属数据交换标准(VDA 标准);同时,联合国制定的 EDIFACT(联合国电子数据交换标准)也是全球汽车行业通用的格式规范。两类标准可针对同一业务场景提供适配方案,下表梳理了汽车供应链中最常用的 4 种核心业务报文及对应关系:
| VDA类型 | EDIFACT类型 | 使用场景说明 |
| VDA4984 | DELFOR | 由整车厂商发送给供应商的长期交付计划,覆盖周期通常为 6-12 个月, 明确零部件的长期需求数量,用于供应商产能规划。 |
| VDA4986 | DELJIT | 由整车厂商发送给供应商的短期交付与调度指令,覆盖周期 1-3 个月, 包含精确的交付日期、时间及卸货要求,指导供应商精准发货(适配 JIT 生产模式)。 |
| VDA4987 | DESADV | 由供应商发送给整车厂商的发货通知,货物发运后实时同步发货明细( 如物料数量、包装规格、运输信息),便于整车厂商提前准备入库。 |
| VDA4938 | INVOIC | 由供应商发送给整车厂商的标准化电子发票,用于确认交易金额、 明细及付款要求,是实现 “发货 – 结算” 自动化闭环的核心凭证。 |
(一)4 种业务报文的传输方向逻辑
根据业务流程分工,4 种报文的传输方向呈现明确的 “需求 – 执行 – 反馈” 闭环:
整车厂商→供应商:长期交付计划(DELFOR/VDA4984)、短期交付指令(DELJIT/VDA4986)—— 传递需求端的生产计划,指导供应商备货与发货;
供应商→整车厂商:发货通知(DESADV/VDA4987)、电子发票(INVOIC/VDA4938)—— 反馈执行端的交付进度与结算需求,完成业务闭环。

在数据传输环节,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主要通过AS2或OFTP等专用传输协议对接。这些协议会对传输文件进行加密与签名处理,接收方在成功接收文件后,系统将自动反馈回执。该机制能有效确保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同时实现防篡改、防抵赖,保障数据交互可信。
零部件供应商在正式供货前,会收到整车厂商提供的 EDI 对接要求及数据格式规范,并据此完成 EDI 系统搭建与内部业务系统改造。
零部件供应商的 EDI 平台接收到整车厂商发送的 EDI 文件后,会先将其转换为内部业务系统(如 ERP、MES)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再同步至内部系统,支撑生产、库存等环节的决策与执行。
当零部件供应商完成发货后,其内部业务系统会生成发货数据与发票数据。这些数据将被传输至 EDI 平台,由平台转换为符合对接标准的 EDI 格式,最终发送给整车厂商,完成 “发货 – 结算” 环节的信息闭环。
(二)4 种业务报文的核心数据字段
1. DELFOR(长期交付计划报文)
| 字段类别 | 核心业务字段 | 说明 |
| 基础信息 | 报文编号、版本号、创建日期时间 | 唯一标识报文,确保版本匹配和追溯 |
| 参与方信息 | 需求方(如整车厂)名称 / 代码、供应商名称 / 代码 | 明确交付计划的发送方和接收方 |
| 计划周期 | 计划开始日期、计划结束日期 | 通常覆盖 6-12 个月,定义长期需求的时间范围 |
| 物料需求明细 | 物料编号、物料名称、规格型号 | 明确需求的具体零部件或产品 |
| 各周期需求数量(如月度 / 季度)、单位 | 拆分长期需求,指导供应商产能规划 | |
| 关联信息 | 对应的采购协议编号、物料需求预测版本 | 关联底层合作协议,区分不同版次的预测 |
2. DELJIT(短期交付计划报文)
| 字段类别 | 核心业务字段 | 说明 |
| 基础信息 | 报文编号、版本号、创建日期时间 | 唯一标识,确保短期计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
| 参与方信息 | 需求方(如整车厂)名称 / 代码、供应商名称 / 代码、收货方地址 | 明确发货目标地,通常是整车厂或指定仓库 |
| 计划周期 | 计划开始日期、计划结束日期 | 通常覆盖 1-3 个月,聚焦短期可执行的交付 |
| 物料交付明细 | 物料编号、物料名称、看板 ID(如适用) | 关联生产看板,适配 JIT 生产模式 |
| 交付日期、交付时间(精确到小时 / 时段)、交付数量、单位 | 短期交付的核心,指导供应商精准发货 | |
| 卸货区域 / 港口、运输方式(如陆运 / 厂内配送) | 明确交付环节的具体要求,减少沟通成本 | |
| 关联信息 | 对应的 DELFOR 编号、采购订单编号 | 关联长期计划和订单,确保需求一致性 |
3. DESADV(发货通知报文)
| 字段类别 | 核心业务字段 | 说明 |
| 基础信息 | 报文编号、版本号、发货日期时间 | 记录实际发货的时间节点,唯一标识通知 |
| 参与方信息 | 发货方(供应商)名称 / 代码、收货方(整车厂 / 仓库)名称 / 代码 | 明确货物的发出方和接收方 |
| 运输信息 | 承运人名称、运输工具编号(如车牌号 / 运单号)、运输方式 | 便于收货方跟踪货物运输状态 |
| 预计到达日期时间、运输路线(如途经站点) | 帮助收货方提前安排入库准备 | |
| 货物明细 | 物料编号、物料名称、规格型号、发货数量、单位 | 与订单 / 交付计划核对,确认实际发货品类和数量 |
| 包装类型(如纸箱 / 托盘)、包装数量、每个包装含货量 | 指导收货方高效清点和仓储摆放 | |
| 批次号、序列号(如高价值零部件)、唛头标识 | 用于质量追溯和货物区分 | |
| 关联信息 | 对应的 DELJIT 编号、采购订单编号 | 关联前期交付计划和订单,确保发货合规 |
4. INVOIC(发票报文)
| 字段类别 | 核心业务字段 | 说明 |
| 基础信息 | 发票编号、版本号、开票日期时间、发票类型(如增值税票) | 唯一标识发票,明确票据属性和开具时间 |
| 参与方信息 | 开票方(供应商)名称 / 代码、税号、银行账户信息 | 提供收款方的财务和税务信息,便于付款 |
| 付款方(整车厂)名称 / 代码、税号 | 明确付款责任方,匹配税务合规要求 | |
| 交易明细 | 物料编号、物料名称、规格型号、结算数量、单位 | 与实际发货数量(DESADV)核对,确认结算基数 |
| 不含税单价、分项金额、税率、分项税额 | 拆分单价、税额,清晰呈现费用构成 | |
| 附加费用(如运费 / 包装费)、折扣金额(如适用) | 包含所有相关费用,避免结算争议 | |
| 结算信息 | 总金额(不含税)、总税额、最终应付金额 | 明确付款总额,是结算的核心依据 |
| 付款期限(如发货后 30 天)、付款方式(如电汇) | 定义付款规则,避免逾期或方式争议 | |
| 关联信息 | 对应的 DESADV 编号、采购订单编号、DELJIT 编号 | 实现 “订单 – 发货 – 发票” 三单匹配,确保财务合规 |
二、EDI 数据传输机制与安全保障
为确保供应链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与可信性,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主要通过AS2(Applicability Statement 2) 或OFTP(Odette File Transfer Protocol) 等专用传输协议对接,核心机制如下:
- 数据加密与签名:传输前,系统对 EDI 文件进行加密处理(如采用 SSL/TLS 协议),并附加发送方数字签名,防止数据在传输中被窃取或篡改;
- 自动回执反馈:接收方成功接收并验证文件(解密 + 验签)后,系统将自动生成 “接收回执(MDN,Message Disposition Notification)”,反馈给发送方,确认数据已安全送达;
- 防抵赖与追溯:数字签名与回执记录可作为法律依据,实现 “发送方不可抵赖、接收方不可否认”,同时便于后续追溯传输异常(如丢包、错发)。
三、零部件供应商 EDI 系统对接流程
零部件供应商需根据整车厂商的要求,完成 EDI 系统搭建与内部业务系统改造,实现 “外部对接 – 内部流转 – 反馈输出” 的全流程自动化,具体步骤如下:
- 需求接收与系统适配:接收整车厂商提供的 EDI 对接要求(如协议类型、数据格式标准),搭建 EDI 平台,并改造内部业务系统(如 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MES 生产执行系统),确保两者可实现数据交互;
- 外部数据接收与转换:EDI 平台接收整车厂商发送的 DELFOR/DELJIT 文件后,自动将其转换为内部系统(ERP/MES)可识别的格式(如 JSON、XML),同步至内部系统,支撑生产排产、库存备货等决策;
- 内部数据生成与格式转换:供应商完成发货后,内部系统(ERP)自动生成发货数据(对应 DESADV)与发票数据(对应 INVOIC),传输至 EDI 平台;平台按整车厂商要求的标准(VDA/EDIFACT)转换格式;
- 数据反馈与闭环完成:EDI 平台通过 AS2/OFTP 协议将转换后的 DESADV/INVOIC 文件发送给整车厂商,接收并确认对方的回执,完成 “需求 – 执行 – 结算” 的业务闭环。
四、EDI 软件选型的关键考量
EDI 软件是汽车供应链数据交换的核心载体,直接影响信息交互的稳定性与效率,零部件供应商选型时需重点关注以下维度:
- 标准兼容性:需支持 VDA、EDIFACT 等汽车行业主流标准,同时适配 AS2/OFTP 等传输协议,确保与不同整车厂商的系统无缝对接;
- 系统集成能力:需具备与内部 ERP、MES 系统的快速集成能力(如提供标准化 API、中间件),减少人工数据录入,避免 “信息孤岛”;
- 安全与可靠性:需内置数据加密、数字签名、自动回执等功能,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同时支持数据备份与异常重试机制,避免数据丢失;
- 易用性与运维成本:需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如报文监控、异常报警),降低运维难度;优先选择提供本地化技术支持的厂商,快速响应对接问题。
通过标准化的 EDI 应用,汽车供应链可实现 “需求实时传递、执行透明可视、结算自动化”,大幅降低信息沟通成本,提升整体协同效率 —— 这既是零部件供应商融入全球汽车供应链的 “准入门槛”,也是保障供应链韧性的关键支撑。
秉持 “自主可控,灵活高效” 的设计理念,易连EDI–EasyLink数据交换产品实现 100% 纯国产研发。从底层代码到上层应用,完全由国内团队自主打造,不仅避免了外部技术依赖风险,更深度适配国内企业业务场景。产品全面兼容国产数据库(如达梦、人大金仓)和操作系统(麒麟、统信),在信创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企业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底座,助力企业实现核心业务系统的自主化升级。
易连EDI–EasyLink EDI数据交换产品具备卓越的兼容性。支持 AS2、OFTP、SFTP、HTTP(S)、JDBC、File、JMS、IBMMQ、Kafka、RabbitMQ、RocketMQ、ActiveMQ等多种主流通讯协议,无论是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数据传输,还是企业内部系统间的交互,都能轻松应对。在数据交换格式上,对 EDIFACT、X12等标准格式以及 JSON、XML 等自定义格式提供全面支持,可快速适配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数据规范,实现数据的无缝转换与高效传输,让企业告别数据格式不兼容的困扰。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