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在跟合作伙伴进行EDI对接的时候,通常来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如图所示:
公司简介

- 项目启动阶段(Initiate):即项目初始阶段,主要是做一些项目启动以及项目资源的准备工作。
- 业务梳理及设计(Design):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对EDI对接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设计。
- 程序开发(Build):根据业务流程的设计进行必要的开发,比如基于成熟产品方案的二次流程的配置和开发,或基于纯开源程序的代码自开发。
- SIT测试(System Integration Test):开发完成后,需要首先进行系统集成的测试,包括跟用户内部业务系统的集成测试以及跟合作伙伴的系统集成测试等。
- UAT测试(Business Test):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验证测试。
- 上线(Deploy):EDI系统正式投入生产使用。
1. 项目启动阶段(Initiate)
项目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
- 明确项目的影响和约束:评估和分析项目在公司的作用和影响范围。
- 明确项目需求:明确项目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确认项目的目标和项目的范围。
- 项目资源准备:包括硬件资源、网络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
- 项目整体策划:对项目实施制定初步的策划,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具体职责以及时间进度安排。
2. 业务梳理及设计(Design)
- 需求分析:在这个阶段,首先需要对企业的业务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明确流程建设的目标和需求。
- 流程设计:基于业务的实际需求和业务的处理流程结合产品功能的实现进行流程实施的设计,这个步骤通常需要熟悉产品架构和功能的工程师来参与进行。
3.程序开发(Build)
- 基于产品的开发:基于成熟产品上进行二次开发,包括报文的解析、映射、封装、校验等以及按照业务的设计流程进行流程配置和集成配置等。
- 代码开发:少数情况下,对于特殊的业务处理可通过开源代码编程实现并集成到产品中。
4.SIT测试(System Integration Test,集成测试)
- SIT测试在双方开发完成后进行,用于连通性测试、程序功能校验、应用之间进行集成。SIT测试由双方技术人员进行,不涉及实际用户。
- SIT测试要发生在UAT(即业务测试)之前,并且前提条件是双方约定好报文结构,并且按照约定好的报文结构完成开发并且可以进行技术调试,时间周期需测试双方共同约定。
5.UAT测试(Business Test)
- UAT测试即用户的业务测试,测试双方需根据实际业务场景制定业务测试计划,务必做到对实际业务的全方位的测试和验证。
- 在测试过程中,涉及业务部分问题需业务人员进行沟通和确认;涉及技术部分问题需技术人员进行问题答疑和处理。
- UAT测试的目的是在系统正式上线前对业务流程的校验,确保系统可以上线使用。测试周期由测试双方共同确认。
6.上线(Deploy)
- UAT测试完成之后,即可进行系统的上线部署,正式投入生产使用。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