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港口业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港口作为交通运输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支点。对于国家经济、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越发重要。
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明显回暖,海运贸易量增速提升,全球主要港口生产形势好转。而且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港口大国,Alphaliner数据显示,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大港口中,中国港口占有7席。其中,在全球20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港口增速最高,多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港口业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相关港口的信息监控、物流对接、港务管理、安防应急等能力也面临更高要求。因此,各大港口向创新化、科技化、智慧化转变的改革势在必行。
“智慧港口”应运而生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广、“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信息化建设进入到高速期。至此,“智慧港口”应运而生。
那么“智慧港口”到底是什么呢?
中国港口网给出的定义是:以现代化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港口运输组织服务创新为动力,以完善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展政策为保障,能够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港口资源优化配置,在更高境界上满足多层次、敏捷化、高品质港口运输服务要求的,具有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柔性、保障有力等鲜明特征的现代港口运输新业态。

“智慧港口”的建设可以带来哪些好处呢?
- 节省成本,自动化替代人工不仅节约了成本,更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人机接触,保障人员安全
- 提高效率,通过高程度的信息化,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 更好的服务,结合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开放新的服务模式
- 更好的安全性,利用证书、OAUTH认证等手段保证港口业信息安全
“智慧港口”与REST API
在建设“智慧港口”过程中使用了许多新兴技术,其中微服务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技术理念,其底层的实现依赖于REST API,这一技术也为港口业的发展、转型带来了更多思路和手段。
对于微服务,软件开发领域教父,首席科学家马丁·福勒给出了如下描述:
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其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通常是RESTful API)。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进行构建,并且能够被独立地部署到生产环境、类生产环境等。对具体的一个服务而言,应根据业务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对其进行构建。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一个大应用被拆分成为了多个小的服务系统提供出来,这些小的系统他们可以自成体系,也就是说这些小系统可以拥有自己的数据库,框架甚至语言等,通过提供API风格的接口来被第三方应用程序调用。
微服务架构带来了可扩展性,做到了复杂性可控,避免了数据孤岛。但对接口调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众多的 API 调用急需一个统一的入口来支持其他应用系统的调用。

API网关案例
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上海海勃和营口港融是如何实现的吧。

上海海勃
上海海勃物流软件有限公司(Shanghai Harbor eLogistics software Co.,Ltd.)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为港口物流业提供应用系统服务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范围涵盖了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网络通讯、信息规划、项目监理等方面。
面临的挑战:
- 数据报文交换方式处理
- 实时传送报文和回执
- 提供灵活的内部系统集成接口
- 支持 7*24 小时运行
使用效果:
- 在一个 http 信道里接收报文并立即返回处理结果
- 完善的身份认证等安全机制
- 方便快速的格式和接口转换,如XML -> JSON, SOAP -> REST
- 实时响应
- 高并发性
- 使用负载均衡、可扩展
- 7 天 24 小时全天候跟踪支持和有效的提升管理,快速解决问题
- 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并可获得发展团队的服务
案例分析:
海勃API开放服务平台需要实时处理大量的API调用。按照业务流程,提箱客户可在外轮理货公司申请理货,理货公司受理后再到码头办理提箱手续。由于外轮理货公司受理柜台与码头受理柜台一般是紧挨着的,所以设计上“需要3秒内处理理货的受理信息”并返回处理成功或失败。否则提箱客户需要在码头受理窗口排队,等待理货受理信息。码头还需将进口箱提箱计划信息、相关作业动态信息发送到外轮理货公司,以安排拆箱理货车辆、人员等。一家大的理货公司每天有4万左右的报文量,用传统报文方式(或者通过EDI中心)来传送理货受理信息,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收到报文,如果需要回执则整个流程会更久。
海勃开放API平台,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理货报文信息,完成数据抽取,打包,传送和解析,并实时的进行回执的传输。

营口港融
2015年8月25日成立的港融全称为营口港融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落实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助力“智慧港口”转型升级的市场化运作的平台运营公司。
港融将单体港口节点升级为港航供应链的对端,以“互联网+”运营理念和平台化运营模式,将现有港口之间的分散的、各自独立的资源实体打造成一个线上港航资源的协同体,为客户提供全程供应链的创新服务。
面临的挑战:
- 统一接入营口港内部API管理平台发布的API以及合作伙伴其他港口,码头,招商局等系统的API
- 统一用户管理,授权,认证
- 制定统一的API接入标准,任何第三方港口,码头等的API需要接入Cloud API平台,都需要遵循国际标准,例如互联网协议WS/REST,常见的安全标准如API Key,OAUTH2等
- API接口的统一安全策略
- 集成内部应用API接口
- 内部应用API接口发布到互联网
- 构建港口领域的开放平台,服务于整个行业以及辐射行业
使用效果:
- 统一管理后台API,在API Gateway平台,统一注册、管理、发布后台API
- 统一用户管理,对内外部所有调用方,在API Gateway平台统一注册管理
- 安全性增强1,可以设置某个用户的某个应用系统能够调用API Gateway平台对外发布的哪个API接口
- 安全性增强2,可以使用API Key等安全认证方式,防止非认证用户的访问,一人一把钥匙,每把钥匙都不同
- 安全性增强3,可以进行限额管理,可以针对某个企业用户限制调用API的频度,频度可以根据不同维度进行设定,例如秒/分钟/小时/天/星期 等 ,有效的保护后台API的资源
案例分析:
营口港融API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营口港内部API管理发布平台,集成内部应用API接口。同时,通过构建港口领域的开放平台,服务于整个港口行业以及辐射行业。
该解决方案提供统一接入营口港内部API管理平台发布的API以及合作伙伴其他港口,码头,招商局等系统的API,并且制定了统一的API接入标准,任何第三方港口,码头等的API需要接入Cloud API平台,都需要遵循国际标准。
评论 (0)